昨天提問動物實驗室通風怎么做?今天特耐蘇為您解答動物實驗室通風怎么的做法
一、動物實驗室布局考慮
在考慮動物實驗室的布局時,從大的方面講,包括三個防護區和四條控制路線。所謂三個防護區是指:外圍防護區、建筑防護區和飼養防護區。四條控制路線是指:人員控制路線、動物控制路線、物料控制路線和廢物控制路線。
工藝布局主要是規范工作流程和人員、動物、物品等相互關系和移動,并確保安全,此外,對形成屏障結構具有意義重要。
二、動物實驗室外圍防護區
外圍防護區主要指建筑外圍的區域。鑒于實驗動物飼養的特殊性,外圍可能需要設監控設備、人員進出的控制、衛生防護帶等。如果設施內從事涉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動物實驗活動,須考慮設施的安保要求,以及一旦發生意外事故后對周圍控制區域、疏散和救援的需求。外圍的防護主要通過設置柵欄、圍墻等方式實現。鑒于景觀的需求,使用柵欄更顯人性化。柵欄不應低于2米,欄桿的間距不大于10厘米,欄桿要堅固、易于清潔。
此外,需要設置照明系統、報警系統和視頻監控系統,更高級別的防護包括地下的電磁場報警、紅外線報警和運動物體報警、低壓電擊等措施。防護區內一般不布置綠化,以免影響監控,同時也可減少昆蟲、老鼠等。為保證正常的外來服務,如郵件、送貨、訪客等,通過風險評估決定是否需要建設安檢、特殊通道、中轉站等措施。對控制區域應設置警示牌,避免無意闖入。對防護要求高的設施,應保證外來車輛不能靠近設施,距離保持至少30米。在外圍防護區,宜設專用的外部人員和車輛入口。
三、動物實驗室建筑防護區
建筑防護區主要指動物實驗室所在的建筑。建筑內有動物設施和其它設施之分,其它設施可以與動物設施有關,也可以無關;動物設施可以就是建筑的主體,也可以是其部分。需要考慮的主要問題是動物設施環境與建筑物內其它區域環境的相互隔離與相互關系,人員、動物、物料和廢物的進出路線。使用時,動物設施及其相關的設施宜集中布置,從事感染動物活動的設施需要單獨布置。建筑除主入口外,要考慮設置動物、大型設備和廢物的出口和入口。
出于安全考慮,必須評估和明確對門窗的性能要求。在合理控制數量的前提下,對門窗的大小、形狀、耐沖擊能力、耐火性、保溫性、光學特性等均要有要求?赡艿娘L險來自于異常的氣候、自然災害、人為破壞、設備異常等,如,通風系統的異?稍斐墒覂葔毫眲∽兓,造成門窗損壞。
在豎向布局方面,動物實驗室宜布置在低層,以方便運輸動物和物料。較大型的實驗動物設施通常有相對復雜的通風空調系統和污水處理系統,常采用所謂“三明治”結構。這種結構的特點是設備維護方便,如果設計有備份系統,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連續工作,避免影響實驗活動。國內一些設施,將管道等放入設備夾層(吊頂),雖可以降低總層高和節省建設費用,但狹小的空間不利于維護設備和進行性能檢測,從長期來看,增加的維護費用、改造費用可能會遠遠大于當初節省的費用。此外,這類設施的可變性小,一旦相關的要求發生變化,可能面臨難以改造的風險。
四、動物實驗室飼養防護區
飼養防護區設施基本的形態是由入口、走廊(或通道)、功能間和出口組成。走廊是連接各功能區的紐帶,各種通道發揮快捷、隔離、消毒等作用。實驗動物設施的特點是不相容的因素多,需要利用走廊和通道對不相容的因素作合理的安排。走廊的形式包括雙走廊、單走廊、U型走廊、環廊等。設施內部的安排應根據工作流程和利于控制風險的原則確定,此外,還要考慮工程可行性和日常維護的方便性,可以組成相對獨立的單元。
五、動物實驗室的動物進出原則
動物進出的基本原則是盡量保持單向流。設計人員應充分了解實驗動物機構的特定工作流程。動物生產設施和動物實驗設施應分開設置。對動物生產設施而言,需要將所生產的實驗動物發送至實驗機構,需要考慮動物輸出的問題。而在動物實驗設施,動物最終多以尸體的形式或經過處理的固態和液態等形式運出,但是,有時從實驗需求角度考慮,也有可能需要將存活的動物運出動物實驗設施。
實驗動物是工作對象,其在設施內的流轉應根據工作流程合理設置。從控制污染的角度,單向流是基本原則,如果在某些環節做不到,需要考慮特殊的設計,如使用隔離傳遞裝置等。在動物流動的過程中,應該始終考慮如何清潔和處置動物的排泄物、分泌物、毛發等。生物安全動物實驗室出入的設計需要重點關注病原控制問題,運入或運出設施的動物/尸體可能是已經被感染的動物。生物安全動物實驗室應單獨設置。
六、動物實驗室的人員進出原則
進出動物實驗室的人員主要包括動物管理人員、動物實驗人員和清潔人員。此外,還有送貨人員、維護人員、來訪人員、檢查人員、安保人員等。為保證各類人員的進出有序,需要合理設計路線和設置不同級別的物理限制。人員的移動具有主動性,可以到達任何區域,要通過SOP和物理控制措施管理人員的移動。
合理的設計基于對工作類型、流程以及控制要求的了解程度。理想的情況是不同工作類型的人員之間沒有交叉,這可以通過區域劃分、時間順序、設置通道(如傳遞窗)等方式實現。
從控制理念講,實驗室應明確區分控制區和非控制區?刂频膬热莅ōh境、衛生、安全、安保、隱私等,并要在控制程度上進行分級。通常,核心工作區設置在內圈。設計人員可以先了解一些復雜的大型動物實驗室,包括動物生物安全設施,以獲得感性的認識,僅滿足標準的設施不一定是好用的實驗室。
人員進出可以走同一路線。穿越控制要求不同的區域時,可以通過緩沖間/氣鎖,并更換個體防護裝備或消毒,而達到控制要求。更衣室和淋浴間是人員進出的關鍵房間。其大小除考慮性別的特殊要求外,還要考慮同時進出人員的數量,過長的等待時間會影響正常開展實驗,或造成人員急躁。
關鍵節點的緩沖間/氣鎖和走廊構成人員移動的路線。根據情況,可以考慮采用單走廊、雙走廊、多走廊等。人員進出管理的基本原則是分級/分層管理、分區管理、分時管理。
七、動物實驗室的物料/廢物進出原則
物料可分為清潔物料和危險物料、大型物料和小型物料等,通?呻S人帶入設施或經過傳遞窗、渡槽、雙扉高壓滅菌器等通道進入設施。對于大型的動物實驗室,應考慮設置物料進口和/或出口。
傳遞窗、渡槽、雙扉高壓滅菌器等通道對物料的進出有重要意義,需綜合考慮,合理設置。要考慮大型物品的進出,設置設備門是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走廊的寬度、門的寬度均要根據工作的特點設計。
廢物可分為危險廢物和普通廢物。風險等級為1和2級的感染性廢物可以按要求包裝后運出動物實驗室委托專業機構處理,風險等級為3和4級的感染性廢物須在設施內消毒滅菌后運出實驗室處理。
廢物的形態包括固態、液態和氣態。如果涉及大動物,動物尸體是大型廢物。如果其不含有害因子,可以運出機構處置。如果其含風險等級為3和4級的病原體,需要先在設施內消毒滅菌。動物的尸體處理也是大中型動物實驗的難點和高風險環節之一。我國由于缺乏專用的大中型動物尸體消毒滅菌裝置,通常采用肢解后進行高壓處理的方式滅菌。有實驗證明,如此處理后的尸體,仍可能檢出芽胞桿菌。用高壓鍋處理,還面臨巨大工作量的壓力,此外,產生的氣味也令人難以忍受。如果處理能力不足,勢必導致工作效率降低,或存在暫存尸體而帶來另外的風險。對動物尸體消毒滅菌的方法須經過嚴格驗證,切不可輕率處之。目前,國際上已經有較成熟的大動物尸體滅菌裝置,但費用較高。
液態廢物是濕式飼養動物的主要廢物?梢酝ㄟ^地面或專用管道收集,也可使用可移動的廢液收集裝置收集。低危險廢液可以按普通的實驗室廢水收集和處理,達到環保要求后排放。高危險廢液應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單獨處理,可能涉及生物、放射、化學等危害,要按法規和標準的要求,經過無害化后按普通的實驗室廢水收集和處理。飼養動物離不開用水,排水系統是動物實驗室的關鍵系統,其比供水系統更復雜,特別是處理高危險廢液的系統。
氣態廢物主要通過換氣排放。其可能含有生物、放射、化學等危害或異味,有些需要處理后排放。對于生物因子,可以通過HEPA過濾器處理后排放。為控制污染,應充分利用局部通風和氣體過濾裝置,安裝的局部通風和氣體過濾裝置應與系統通風匹配,互不影響各自正常運行。
設施內應有儲藏室或儲藏空間,包括對清潔物料、危險物料、危險廢物和普通廢物的存放,但不允許長期儲存廢物。
八、動物實驗室的信息進出原則
在數碼時代,信息傳遞的方式發生了根本變革,F代化的動物實驗設施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信息化技術。涉及信息傳遞包括(不限于)以下方面:
- 門禁系統
- 通話/傳真系統
- 局域網
- 互聯網
- 報警系統
- 自控系統
- 監視系統
- 監測系統
- LIS系統
- 物流系統
- 實驗數據采集與傳送
除電子化的信息外,還有大量的以紙為載體的信息進出實驗室。從控制污染和節約資源的角度考慮,要盡可能減少紙質等文件的利用。信息化的手段還可以實現監控、指導工作人員操作,觀察和記錄動物的活動,以及組成網絡系統,實現資源共享平臺。
對實驗設施和設備的遠程監控、維護等技術已經廣泛應用,現代化的物流系統和芯片ID系統也運用到實驗動物相關的活動,動物實驗室的設計不能不考慮數碼信息的進出問題。信息化的效率和便捷性毋庸置疑,但需要特別關注的是安全問題,如互聯網的安全、訪問權限、機密信息、個人隱私等。